過去20年間,內地赴港上市的家族企業資產規模最大的50家之中,共有44家在開曼群島注冊。
到了2009年,內地1145家香港上市公司中,有338家公司都是在開曼注冊的,而2010年的前8個月,全部44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中,就有31家注冊地址選在開曼。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天天和大家見面的公司注冊在開曼群島呢?
阿里巴巴、騰訊、 百度、360、京東...
1、離岸設立、注冊海外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我國互聯網企業中,大部分公司的注冊地址都是在開曼群島!這些離岸設立、注冊海外的上市企業,在性質上全部是離岸企業或香港企業。依據我國當前法律,我國這些主要互聯網品牌企業全部是外資企業。原來他們都是根植中國的外企。。。
2、避稅天堂、名副其實
開曼群島島內稅種只有進口稅、工商登記稅等簡單稅種。開曼群島1978年獲得英國皇家法令,被永遠豁免繳稅義務,故而完全沒有直接稅收。很多注冊公司股東可能一次都沒有去過開曼,拿到注冊賬號后,就利用在離岸管轄區的空殼公司,大量制造關聯交易,再將企業利潤轉移到空殼公司。
3、合約安排、間接控制
當前,我國法律、法規對外資從事電信增值業務有限制,或禁止外商、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經營電信增值業務。為了規避中國法律、法規限制,投資控股公司通過其子公司或子公司的附屬公司,與國內合約公司簽訂一系列合約,通過合約安排,間接獲得國內業務的實質性控制權。
4、資本推動、海外上市
中國互聯網企業從誕生那一天起,就與來自國外的風險資本密不可分。風險資本和國際投資機構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中占有較大比重。比如,阿里巴巴第一次的500萬美元天使基金,軟銀第二次的2000萬美元風險投資,及第三次國際風險投資機構聯合注入8600萬美元風險資本,以及雅虎與阿里巴巴的合并等,每一次資本進入都是以創業管理層股權降低為代價。
風險資本進入越多,管理層股權失去越多,在公司所占股權比例就越小,對公司發展控制能力就越弱。公司經風險資本的孵化初具規模后,在風險資本推動下,紛紛選擇海外上市,回報風險資本。喏,諸多美國股市的中概股就是最好的例子。
5、人家保密工作做得好啊!
在開曼群島注冊公司只需一位股東、一位董事,且股東董事可同為一人,股東資料絕對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