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知命,折騰不息。
54歲的電視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崔永元于本月20日宣布成立“山楂樹(上海)食品有限公司”,正式進入食品行業。
公開資料顯示,山楂樹食品成立于2017年1月16日,地址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注冊資本1000萬元。崔永元作為自然人股東認繳出資350萬元人民幣,其合作伙伴、法定代表人崔艷梅認繳出資650萬元。
經營范圍來看,除了食品流通和食用農產品銷售外,該公司還涉足辦公用品、珠寶首飾、工藝禮品、金屬制品、日用百貨、服裝鞋帽的銷售,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電子商務(不含金融業務),旅游咨詢,商務咨詢,會計服務,各類廣告的設計、制作、代理和發布。
至此,我們總算看到了一位知名人士轉戰創業,從事的不是“結合移動互聯網的潮流”、“迎合觀眾娛樂化的需求”、“我要顛覆這個行業”……而是實業,是一個“不起眼”的糖葫蘆。
五十而知天命,仍可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崔永元曾在微博上表示:“從小愛吃糖葫蘆,小時候的理想就是賣糖葫蘆,我的好朋友馮侖先生,很支持我實現這個兒時理想,這個年紀,就是要做喜歡做的,并且是從來沒做過的事情。”
理由雖任性,做法卻很成熟。近來關注食品安全、以反轉基因食品立場頻頻發言的崔永元還表示,將推出誠信食品,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為此,“山楂樹”在俄羅斯買下四十萬畝土地,有自己的山林和遠洋捕撈船隊,每年可以捕撈30余種的30多萬噸優質海產品,還有自己的水廠和油廠。此外在中國東北還有6萬畝禽畜養殖基地。可謂“卯足了勁,下足了本”。
任性而為這事,年輕人也干。或血氣方剛發現機會就輟學創業,或年輕沒什么可失去的就做自己喜歡的,于是有人玩二次元、有人玩音樂、有人拍網劇,不管前路有多少坑,就當吃一塹長一智。
為圓山楂夢而成立一家創業公司并不是崔永元的第一次“任性”,此前因為他自己的抑郁癥病史,他曾成立過一個心理醫療平臺,獲得黎瑞剛、俞敏洪、李國慶等個人投資者的天使輪投資。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從央視爆發主持人離職潮到衛視主持人兼職創業,主持人們的業余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有的徹底離開老東家,另起爐灶,如央視主持郎永淳離職加入創業公司;
還有的主持人能力越大,兼職越多。比如孟非,有媒體統計,孟非至少參與投資了8家公司,其中包括至少兩家餐飲投資公司,6家影視、節目制作公司。近年來,江蘇衛視的“爆款”《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為她而戰》,東方衛視《四大名助》皆出自孟非旗下的公司。
汪涵、何炅、謝娜,除了代言,還成立了各種公司,參與項目投資,甚至集體加入唱吧,從方便面到酒水飲料圖書,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
去年6月,《爸爸去哪兒》的村長李銳也推出了自己的自媒體項目“快樂村長”。不過,李銳聲明并未從湖南衛視辭職,在芒果TV第三季度的重頭綜藝《爸爸去哪兒4》中,他仍將擔任“村長”一職——此次創業,李銳其實復制了謝娜、何炅、汪涵的模式,對老東家“不拋棄不放棄”,對新事業則是“說得少做得多”。
主持人依托自身的傳媒優勢,有的另起爐灶依然做老本行,比如李靜、李湘,創業后都是先從傳媒業下手;還有的直接大跨步轉型,像張泉靈成立紫牛基金,成為專業投資人。
有的雷聲大雨點小,漸漸沒了聲音。前SMG主持人朱莉葉于去年開了一家豆花店“豆花王吧”叫板皇太極,稱“憋了多年,我們要顛覆整個豆花行業!”,現在已經查不到新消息了。
創業成功名利雙收的也不在少數。楊瀾身家早已超過70億,李靜出品娛樂節目,創辦樂蜂網,身家超過10億。李湘除了有自己的影視公司,最近還以千萬年薪+股權的形式加入創業公司,與老公王岳倫一起掙奶粉錢,不,她家女兒王詩齡的廣告費已達七位數了。
主持人跳槽創業的原因無外乎電視臺提供的薪水和機會已經不能滿足主持人對于體面生活的需求。
另一方面,主持人們也確有轉型、創業的緊迫感。去年,華少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主持人還有將來嗎?》。文章中指出綜藝節目主持人地位尷尬,觀眾們大多被嘉賓、萌娃們吸引。在《中國好聲音》中,華少則更像是報幕和感謝贊助商的工具,如果不是靠“一秒7字”扳回一局,今天的華少恐怕早被四大導師、網紅學員們淹沒。
在萬眾創業的大潮里,主持人是一個光鮮群體尋求突破的代表,他們敢于突破自身藩籬,去別的“世界”尋找新機會,他們的嘗試也帶領了更多社會創新,即使遭遇質疑、挫折也勇敢前行。你看,被戲稱為“報廢率”最高的主持人張紹剛換了多少工作也沒自我放棄啊,在《吐槽大會》的舞臺上,不僅要完成主持人串場的職責,還要吐槽嘉賓和被大家吐槽。
然后,在觀眾的強烈呼聲中,王自健終于“接替”了他的工作……
咳咳,我想去吃串兒糖葫蘆開心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