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要想開辦一家診所并不容易,首要條件是你的診所要符合當地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也就是大家說的要有“名額”,但隨著社會辦醫的放開,開辦診所再也不用等名額了。
1、醫師開辦診所不受限制,落地了
近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重慶市“十三五”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對社會辦醫院設置標準再次放寬。
《通知》提到:放寬服務領域要求,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向社會力量開放。對社會力量舉辦三級以上綜合醫院、二級以上專科醫院、中醫醫療機構、康復醫院、護理院和符合資質的醫師舉辦診所不設限制,其余機構按照《規劃》設置。
那么如何理解“醫師舉辦診所不設限制”這句話呢?據重慶商報報道,12月7日,重慶市衛健委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醫師舉辦診所不設限制主要是指可不受原規劃限制。即所在區域的診所不受“名額”限制。
目前,已經有執業醫師到重慶某區衛健委咨詢了開診所的事宜,得到的答復是——以前市各區對醫療機構的設置(包括診所)有規劃限制,現在則對符合條件的醫師開設診所不再設限。
這也意味著,診所設置規劃不受限制在重慶市終于落地了。
2、診所設置大放開,重點看資質
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二是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
其實,目前國家在促進社會辦醫的措施中對以上二者都有放開,尤其是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方面。
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明確規定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醫師可以按規定申請設置醫療機構,鼓勵醫師到基層開辦診所。
隨后,河北、甘肅、黑龍江等地陸續發文,明確個人申辦診所不受區域衛生規劃限制,經過一年時間,各地的實施文件大都擬定完畢了。
再結合重慶市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診所設置不受區域規劃限制已經從文件落實到實處了,相信從明年開始醫師開辦診所不用等名額這件事將會全部實現。
診所設置不受限制還有了進一步接軌文件,今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提到舉辦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
這些跡象表明診所設置審核重點已經從布局規劃轉移到了人員資質與技術服務能力上,只要你符合醫療機構基本標準,你就可以開辦一家自己的診所了。
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
——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
一、至少設有診室、處置室、治療室。
二、人員
(一)至少有1名取得醫師資格后從事5年以上臨床工作的醫師;
(二)至少有1名護士。
三、房屋:
(一)建筑面積不少于40平方米;
(二)每室必須獨立。
四、設備:
(一)基本設備:診察床診察桌診察凳聽診器血壓計出診箱體溫計污物桶壓舌板處置臺注射器紗布罐方盤藥品柜紫外線燈高壓滅菌設備(二)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
五、制訂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責任制,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并成冊可用。
六、注冊資金到位,數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3、下一步,在職醫師開辦診所有望大放開
診所設置規劃放開了,那么下面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在職醫生是否可以開辦診所?
首先明確一點,從國家級的文件上來看,是沒有對在職醫生開辦診所提出限制的,而地方層面已經有了突破,如有河北、內蒙古等地發文,鼓勵公立醫院建立完善醫務人員全職、兼職制度。
廣州還明確提出鼓勵公立醫療機構在職醫師和退休醫師到基層設立個人診所。允許兼職執業醫師開辦診所(含中醫),鼓勵兼職執業護士開辦護理機構。
可預見,在職醫師開辦診所這件事有望2019年落地,在診所開辦的路上,規劃設置和在職醫師開辦診所的藩籬正在逐個擊破,這正是我國執業醫師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