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就開始考慮未來融資,上市的事,如果知識在規范管理、合理化股權架構的層面,道是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在商業模式設計上,完全按照未來投資人的需求,迎合他們的需要,這就毫無道理了,而且害處極大。
有很多創業者都說過這句話“把企業當成豬養”,意思是企業香豬一樣,早晚要賣掉的,但這句話應該從投資人的嘴里說出,而不應該是創業者的想法。
對投資人說,把企業看成豬,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投資機構是靠資本增值獲益的行業,而且有約定的投資退出期,沒有必要對企業產生不離不棄的感情。如狗被投資企業到了“能賣出最好的價格的時候”,就應該出手。所以巴菲特有句話“不要和企業談戀愛”,就是這個意思。
但創業一定是有“養孩子”的心態和信念,才會歷經磨難不放棄,才會有好吃那公園規劃,才會把企業做出特色,才會真正關注自己的用戶,從而造就一家了不起的企業。
當今很多成功的創業公司,如百度、騰訊、阿里、京東等,創始人即便出售了大量的股份,也還牢牢把握著企業控制權,從而保證了企業的發展而不順利,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外來人”對企業的感情不深造成的決策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