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沙經開區依托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審查員實踐基地兩張國家級名片,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日漸成熟,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保持16%以上的增長。據統計,2018年長沙經開區發明專利申請共計1527件,同比增長16%,連續三年位居國家級園區績效考核排名第一。
奠定企業行業
領軍地位
在“地下空間”時代,誰掌握了破土利器的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地下市場”的話語權。目前,鐵建重工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地下工程裝備研發制造基地,掘進機和特種裝備產業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第一。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獲獎項目名單。鐵建重工《一種環形切削成拱預支護隧道施工成套設備》發明專利摘獲中國專利優秀獎。這是鐵建重工繼第十六屆以來連續第五次摘獲該獎項,彰顯了企業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專利運用能力。
“打造中國的盾構機專利”,一直是鐵建重工人的夢想。自2007年成立以來,企業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技術路線,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搶占行業技術制高點。目前,鐵建重工共申請專利1300余件,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下一步,企業將圍繞核心與優勢技術領域逐步進行全產業鏈專利布局,為企業發展和產品“走出去”保駕護航。
在長沙經開區,另一家工程裝備制造企業三一重工同樣依靠高價值專利在優勢領域內占得先機。
1998年,三一重工生產了國內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長臂架泵車。如今,它仍陳列在智能制造車間“18號廠房”外的展廳。
“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是買不來的。”三一重工技術創新帶頭人易小剛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三一重工從一開始就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自2005年以來,集團先后成立十余家零部件公司,累計投入超過70億元,對關鍵零部件進行研發及產業化。
依托創新,三一重工打造了一大批世界第一的產品:世界最長鋼制臂架86米泵車、“神州第一挖”200噸液壓挖掘機、全球第一吊3600噸履帶起重機、亞洲首臺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一系列產品奠定了三一集團的行業領軍地位。
記者了解到,2018年長沙經開區新認定和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3家,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27家,現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7家。
發明專利的持續增長與長沙經開區一貫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分不開。早在2014年,長沙經開區就出臺了《專利驅動創新發展鼓勵辦法》支持企業知識產權工作。2018年,長沙經開區出臺《加快科技創新助推產業升級實施辦法》,其中對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后補助進行了進一步拓寬優化,引導企業培育高價值專利。
根據《辦法》,對園區企業職務發明專利當年新獲中國專利金獎且在園區進行轉化的企業,一次性補助50萬元;對園區企業職務發明專利當年新獲中國專利優秀獎且在園區進行轉化的企業,一次性補助20萬元。
除了對發明專利直接進行獎勵,長沙經開區還通過支持企業研發投入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明創造環境。通過宣傳落實省市區研發獎補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企業研發項目立項,并以項目為載體優化專利布局,不斷激發企業發明創造潛力。2018年鐵建重工、山河智能承接的湖南省10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獲評優秀項目,全區超過50家企業申報了市級以上科技和知識產權項目,有效促進了園區發明專利的不斷增長。
“2019年,我們將不斷創新工作辦法,提升科技服務水平,繼續推進科技創新“1+4”和“知識產權十二條”政策體系在園區落地,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助推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使知識產權真正成為園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長沙經開區產業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新的政策新的征途,新的小微為您帶來新一年的熱門資訊,焦點新聞,最新政策,但小微律政初心不變——讓您搭上政策的“順風車”讓創業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