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瑞雪之后,2月16日釣魚臺國賓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舉行,這次會議以“如何實現‘六穩’,保持經濟長期向好”為主題。
作為經濟學界一年一度的開年盛會,年會是傳遞市場聲音、影響官方決策的一個重要渠道,亦是窺探中國經濟政策風向的一個重要窗口。
產業政策應轉向普惠性
年會上,一向率性直言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指出,行政“運動式”的做法,會對“六穩”造成很大的傷害。
“比如‘運動式’的治污,先關了再說,而且是層層向下越來越放大這種做法,對此中央已經糾正,要求不能‘一刀切’,要法治化?!睒抢^偉說。
此外,行政“運動式”去產能也留下了很多教訓。樓繼偉指出,在煤鋼去產能過程中,由于國企安置職工要比民營企業難得多,因而同樣的條件下,“去”的民營企業比較多。后來PPI大幅度上漲,上游成本向中下游傳遞,中下游的民營企業比較多,因而感覺負擔比較沉重。
同樣因直言而聞名的50人論壇新進成員、央行研究局長徐忠在年會上也“一鳴驚人”。
“改革方案出臺是有時間限制的,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動作,就只好把有分歧的問題從文件中拿掉,或是只好大而化之,而后者恰恰是改革真正需要推動解決的重點和難點?!毙熘艺f。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指出,下決心推動實質性改革要突出重點,主攻土地、國資國企、行政性壟斷行業、服務業開放、金融財稅社保等領域的改革。要全面清理和改革政府管理產業和企業的方式,要改變過去計劃經濟色彩比較強的制定規劃、制造尋租機會等現象,切實轉變到建立和維護公平市場秩序上來。
在樓繼偉看來,這需要產業政策從差異化、選擇性轉向功能性、普惠性。產業政策在早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后來其實際作用未必完全正面。比如,此前汽車領域的產業政策是支持“三大、三小、兩微”,結果“兩微”破產了,“三大、三小”基本都合資了,如今“三大”民營自主品牌都是在此前產業政策的圍剿和縫隙中成長起來的。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建議,未來制造業產業政策應從趕超對標、試點示范等選擇性的思路,轉向強調公平競爭、完善產業創新基礎的功能性思路。要弱化重點產業的領域選擇,拋開對補貼的強調,更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和競爭中性的企業改革。
民營經濟需要公平和平等
在穩預期方面,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杰認為,必須要保障國民的財富安全,同時提振民營經濟的信心。
魏杰建議,發展民營經濟需要理論創新。對于民營經濟,理論上只講就業、增長等方面的必要性,而不講必然性。民營經濟不是要優惠,而是要公平和平等。必須保證法律的公平、公正。
融資難融資貴是民營企業身上的一座大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由銀行主導、政府干預較多的中國金融體系,擅長支持大企業、制造業以及粗放式的擴張,而不擅長支持小企業、服務業與創新型的增長,這在本質上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存在一定的歧視性。應規范非正規金融部門,但是不能消滅非正規金融部門。
經濟波動要做需求側調控
盡管2018年中國經濟保持著平穩增長,但經濟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汪同三指出,2018年GDP的增速是6.6%,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只有5.9%,基礎設施投資更是只增長了3.8%,應對經濟下行最重要的是穩定投資。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指出,近八年來國民儲蓄率增速下降了15個百分點,政府赤字率上升了6.6個百分點,經常項目的順差率降低了2.5個百分點,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卻下降了19.7個百分點,甚至構成了一種斷崖式下降。數據的匹配性說明投資已經超調,短期存在著過度調整的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投資增速下滑的原因是儲蓄率進入下行通道,債務杠桿不斷攀升,民間投資增長后勁不足,房地產投資存在不確定性。現在一說擴大投資,很多人就會覺得要放水了,穩投資沒有錯,不是一種罪孽。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宏觀調控并行不悖。前者涉及體制機制的改變,是一項久久為功的長期工程。但是當經濟出現波動的時候,還是要理直氣壯地采取一些宏觀調控措施。
“長期的結構性改革一時半會見不了效,經濟大幅波動時,短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而這些措施大都是需求側的,包括財政支出、貨幣供應、利率稅率等?!狈V也強調,需求側的調整一定要有限度,不能一說需求側調控就變成“大水漫灌”。
在劉世錦看來,今后兩年經濟增速將維持在6%以上,2020年以后會下降到5%-6%之間,或5%左右。下一步,中國經濟可能是中速平臺上的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高難度的增長,其對市場經濟制度的要求很高,“半拉子的市場經濟”是沒法適應的。
在劉世錦看來,未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來源有五個。其一是低效率部門的改進,比如能源、物流、通信、金融、土地等由于行政性壟斷帶來的低效率高成本部門的改進;其二是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和人力資本提升;其三是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尤其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其四是在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前沿性創新;其五是綠色產業。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新的政策新的征途,新的小微為您帶來新一年的熱門資訊,焦點新聞,最新政策,但小微律政初心不變——讓您搭上政策的“順風車”讓創業更簡單!